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
地址: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红果镇胜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境大道411号鸿嬉酒店32楼

 

电话:0858—8107818

 

传真:0858—8109828

 
当前位置:> 首页 > 新闻中心

今天是世界地球日,我们为你讲一个美丽的生态故事

2019-4-22

今天是世界地球日,我们为你讲一个美丽的生态故事


来源:南方杂志

有城市“绿肺”之称的绶溪公园。(福建海峡通讯杂志供图)

《南方》杂志全媒体记者丨林若川 史成雷

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。本年度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“珍爱美丽地球,守护自然资源”,我们为你讲一个关于“治水”的美丽生态故事。

这两天,全国47家中央和地方党刊的全媒体采编人员齐聚福建省莆田市,探访一个“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范本”。这也是今天我们想为你讲的故事主角——木兰溪。

全国党刊记者在莆田木兰溪集体采访。(摄影:林若川)

木兰溪很美。虽然干流总长只有105公里,可沿岸风光优美、人文荟萃,横贯莆田注入台湾海峡,是莆田人民的“母亲河”。

木兰溪曾经“很凶”。由于上下游落差700多米,河道狭窄、弯多且急,入海处更是像“碗底”般低洼,因此每逢台风暴雨,木兰溪上游滚滚洪水一泄如注、下游滔滔海水朔溪而上,常常造成洪水泛滥、冲毁房屋,给沿岸人民带来深重灾害。

治理、利用好木兰溪,是莆田人千年的心愿。

是的,千年,一点都不夸张。北宋年间,长乐女子钱四娘变卖家产倾尽所有,筹集巨资兴修水利,在木兰溪筑陂拦溪。好不容易把堰陂筑好,却没能抵挡住暴雨山洪,心血被无情冲垮。钱四娘极度悲愤,在溪边投水而亡。后来又经过莆田人民的两次努力,木兰陂才大功告成。

有一种说法,莆田过去原名“蒲田”,因为木兰溪南北洋平原蒲草丛生、不长禾苗。木兰陂建成后,南北洋平原稻田翻浪、鱼米飘香,这块土地逐渐成为宜居之地,“蒲田”变“莆田”。

如今的木兰陂,屹立千年仍安静地横卧在美丽的木兰溪上。作为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,于2014年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,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水利风景区,来自各地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。

木兰陂如今仍然发挥着灌溉功能。(摄影:林若川)

千年古堰木兰陂,为农田灌溉发挥着巨大作用。可木兰溪水患,一直还没根治。防洪数据显示,过去木兰溪水患,几乎是“三年一大灾,年年闹小灾”。每逢遇到天文大潮或台风暴雨,上游洪峰倾泻而下,下游总要遭殃。

整治木兰溪!这是莆田人共同的心愿。

早在1957年,国家和福建省相关部门就开始规划整治木兰溪。可是历经40多年进行五次规划、两次可研论证,项目还是未能如期开工。为什么?一个字:“难”!

木兰溪河道属于软基,而且迂回曲折弯度巨大、河床狭窄。水利专家的共识是:根治木兰溪水患,需要在软弱土质的基础上大规模裁弯取直、利用淤泥筑堤设防。可是大规模裁弯取直,不仅国内没有先例,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罕见,一系列的技术难题,令人们望“溪”兴叹。

1999年10月,第14号超强台风肆虐东南沿海,造成莆田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,近6万间房屋倒塌,45万亩农田被淹,灾情十分严重!

莆田的灾情,牵动了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、代省长习近平的心。1999年10月17日,习近平赶赴莆田指导救灾。在木兰溪决口的张镇村一带,习近平面对当地干部群众,面向受损倒塌的房屋,掷地有声地说:“是考虑彻底根治木兰溪水患的时候了!”

下定决心的事,必须说到做到。从10月17日到次年2月13日,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,习近平先后四次亲临木兰溪现场调研,还亲自邀请来国内水利权威专家主持木兰溪河工物理模型实验研究,特邀中科院院士进行木兰溪防洪工程技术论证,从规划方案上破解了“裁弯取直”和“软基筑堤”等******技术难题。

1999年12月27日,习近平将当年全省冬春修水利建设的义务劳动现场安排在木兰溪,并与当地干部群众、驻军官兵共同参加义务劳动,现场再次嘱托当地干部群众,“一定要使木兰溪变害为利、造福人民”。这天,习近平还亲临工地,为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奠基,拉开了治理木兰溪的序幕。

木兰溪的美丽蝶变,由此开启。

然而美丽的实现,并不是一蹴而就。治理工程动工后,人们发现还有不少施工难题。河道淤泥比预想得更松软,含水量极大,用工人的话说,挖起泥来“就像在挖豆腐花”。这样的泥土显然不适合筑堤,必须另行规划填土区域。上下游落差造成河水流速极大,如果不解决这个技术难题,新修的河堤也可能像千年前的木兰陂,一下子就被冲毁。

木兰溪治理,是一项全流域的系统工程。塑料排水板地基加固、软体排护坡防冲刷、软基砂井排水预压加固……一个一个的技术创新,在木兰溪治理各项工程施工中不断实现突破。

比突破技术更重要的,是人的心态。一张蓝图绘到底,需要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;“一任接着一任干”,需要接续奋斗、久久为功的定力和担当。****期、第二期、第三期、第四期……

目前,木兰溪治理工程已经进行到第四期,从“防洪保安”到“生态治理”“文化景观”,木兰溪治理的接力棒还在继续传递。

今天的莆田市中心,有一个神奇的地方。在流经市区的木兰溪支流绶溪两岸,一片总面积超过5000亩的生态公园。绿道骑行、溪水泛舟、河畔垂钓、亲水嬉戏……这是全天候免费开放的城市“中央公园”,更是生态文明的“城市绿心”。

今天的莆田市玉湖新城,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。水域面积逾800亩的玉湖风景靓丽,图书馆、科技馆、青少年宫三座全新现代化建筑交相缀映。在岸边愉快玩耍的孩子们根本无法想象,20年前这里正是十年九涝的木兰溪“碗底”洼地,这块设计规划作木兰溪“裁弯取直”蓄洪疏流的人工湖片区,已成为城市发展的“希望之心”。

木兰溪治理二十年。如今的接棒者们,回看二十年前木兰溪义务劳动的新闻资料片段,习近平同志扛着铁锹的画面还是那么熟悉亲切,在劳动现场留下的那句一定要使木兰溪“变害为利、造福人民”的决心还是那么铿锵有力。

在曾经饱受洪涝困扰的张镇村,木兰溪河堤如今已成为居民们休闲游乐的场所。(摄影:林若川)

木兰溪不再泛滥,沿岸风景如画,全国“十大最美家乡河”实至名归。大家边走边看,边行边思,木兰溪的美丽蜕变,书写了生态文明的美丽样本,体现了治理的智慧,更彰显了治理者的初心。

木兰溪的美丽故事还在续写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,还将涌现更多的美丽故事。

近三百家企业确定参加2018数博会专业展 “4+7”试点将在全国推开
 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3—2024 川渝网
贵州体道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 黔ICP备2023009131号-1
咨询电话:17784190245 投诉电话:13985374001 客服热线:0858-36884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