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
地址: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红果镇胜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境大道411号鸿嬉酒店32楼

 

电话:0858—8107818

 

传真:0858—8109828

 
当前位置:> 首页 > 新闻中心

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

2014-3-17

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
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www.gzgov.gov.cn  发布时间: 2014-03-17 08:55    信息来源: 新华社 【字体:

 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

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

目录

  ****篇规划背景

  ****章重大意义

  第二章发展现状

  第三章发展态势

  第二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

  第四章指导思想

  第五章发展目标

  第三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

  第六章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

  ****节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

  第二节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

  第七章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

  ****节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

  第二节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

  第三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

  第四节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

  第五节拓宽住房保障渠道

  第八章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

  ****节建立成本分担机制

  第二节合理确定各级政府职责

  第三节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

  第四篇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

  第九章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

  第十章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

  第十一章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

  第十二章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

  ****节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

  第二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

  第三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

  第十三章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

  ****节完善城市群之间综合交通运输网络

  第二节构建城市群内部综合交通运输网络

  第三节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

  第四节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交通条件

  第五篇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

  第十四章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

  ****节优化城市产业结构

  第二节增强城市创新能力

  第三节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

  第十五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

  ****节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

  第二节严格规范新城新区建设

  第三节改善城乡接合部环境

  第十六章提升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

  ****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

  第二节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

  第三节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

  第十七章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

  ****节创新规划理念

  第二节完善规划程序

  第三节强化规划管控

  第四节严格建筑质量管理

  第十八章推动新型城市建设

  ****节加快绿色城市建设

  第二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

  第三节注重人文城市建设

  第十九章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

  ****节完善城市治理结构

  第二节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

  第三节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

  第四节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

  第六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

  第二十章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

  ****节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

  第二节推进城乡规划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

  第二十一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

  ****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

  第二节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

  第三节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

  第二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

  ****节提升乡镇村庄规划管理水平

  第二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

  第三节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

  第七篇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

  第二十三章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

  第二十四章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

  第二十五章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

  第二十六章健全城镇住房制度

  第二十七章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

  第八篇规划实施

  第二十八章加强组织协调

  第二十九章强化政策统筹

  第三十章开展试点示范

  第三十一章健全监测评估

 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,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、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》、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和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》编制,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新要求,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、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,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,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、战略性、基础性规划。

  ****篇规划背景

 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,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,也处于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,必须深刻认识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,牢牢把握城镇化蕴含的巨大机遇,准确研判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,妥善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。

  ****章重大意义

 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,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、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,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,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。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,顺应发展规律,因势利导,趋利避害,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,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。

  ——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史表明,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,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,必须注重城镇化发展。当今中国,城镇化与工业化、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,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,彼此相辅相成。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,是发展的动力;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,是发展的根基;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,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;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,承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空间,带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,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。

  ——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。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,扩大内需的****潜力在于城镇化。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.7%,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%左右,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%的平均水平,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%的平均水平,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。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,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,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,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、消费潜力不断释放,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,这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。

  ——城镇化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,加快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。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6.1%,与发达国家74%的平均水平相距甚远,与中等收入国家53%的平均水平也有较大差距。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,服务业是就业的****容纳器。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集聚、生活方式的变革、生活水平的提高,都会扩大生活性服务需求;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、三次产业的联动、社会分工的细化,也会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。城镇化带来的创新要素集聚和知识传播扩散,有利于增强创新活力,驱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。

  ——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。我国农村人口过多、农业水土资源紧缺,在城乡二元体制下,土地规模经营难以推行,传统生产方式难以改变,这是“三农”问题的根源。我国人均耕地仅0.1公顷,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约0.6公顷,远远达不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门槛。城镇化总体上有利于集约节约利用土地,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。随着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,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增加,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,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。城镇经济实力提升,会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能力,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。

  ——城镇化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发展,形成了京津冀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,有力推动了东部地区快速发展,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极。但与此同时,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镇化发展很不平衡,中西部城市发育明显不足。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.2%,而中部、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.5%、44.8%。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,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,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,加快城镇化进程,培育形成新的增长极,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、由南向北梯次拓展,推动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、区域发展更加协调。

  ——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。城镇化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,既能提高生产活动效率,又能富裕农民、造福人民,全面提升生活质量。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,城镇功能的完善,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,人们的物质生活会更加殷实充裕,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;随着城乡二元体制逐步破除,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逐步化解,全体人民将共享现代文明成果。这既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、消除社会风险隐患,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。

  第二章发展现状

  改革开放以来,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,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、速度快的发展过程。1978-2013年,城镇常住人口从1.7亿人增加到7.3亿人,城镇化率从17.9%提升到53.7%,年均提高1.02个百分点;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8个,建制镇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20113个。京津冀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,以2.8%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%的人口,创造了36%的国内生产总值,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。城市水、电、路、气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,教育、医疗、文化体育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,人均住宅、公园绿地面积大幅增加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,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,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效率,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,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,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,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。

图1城镇化水平变化

表1城市(镇)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

表2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变化情况

 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,也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。

  ——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,市民化进程滞后。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,受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影响,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.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,未能在教育、就业、医疗、养老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,产城融合不紧密,产业集聚与人口集聚不同步,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。城镇内部出现新的二元矛盾,农村留守儿童、妇女和老人问题日益凸显,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。

 

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年)(二)
 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13—2024 川渝网
贵州体道者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运营管理 黔ICP备2023009131号-1
咨询电话:17784190245 投诉电话:13985374001 客服热线:0858-3688481